60年、超9000场演出~致敬温泉乌兰牧骑激情燃烧的岁月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3:41 点击次数:100
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和新疆戈壁深处,有一支特殊的文艺队伍——乌兰牧骑,意为“红色的嫩芽”,象征着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延伸,被誉为“文艺轻骑兵”。从诞生之初,乌兰牧骑便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、服务基层群众的使命,成为党和政府与农牧民之间的桥梁纽带。
温泉县乌兰牧骑,正是这支红色队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1965年,它正式成立,最初仅有12名队员。条件艰苦,但他们初心如炬:骑着马、背着乐器,翻山越岭、穿越沼泽,奔赴偏远的牧场和村庄,为牧民送去歌声与舞蹈。
一场演出,往往需要奔波十天半月,但牧民们的期盼与笑容,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。有人说:“一场演出看不够,就追着乌兰牧骑赶赴下一站。”这种深厚的群众情感,正是乌兰牧骑生命力的源泉。
展开剩余57%六十年风雨兼程,温泉乌兰牧骑从12人已发展到32名专业演员,由蒙古族、汉族、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组成。他们一专多能,既能起舞又能高歌,既是演员又是宣传员。他们坚持“以天为幕布,以地为舞台”,深入农村牧区、边远牧场、军营哨所,将党的政策、时代强音融入歌舞、小品等鲜活形式中,让党的声音传递到“最后一公里”“最远一家人”。
这支队伍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。他们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歌舞、小品、好来宝等艺术形式,创作出《温泉河》《戍边情缘》《察哈尔婚礼》等千余部作品,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、更入人心。同时,他们深入挖掘整理500余首民间歌曲,使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重焕生机,成为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。
从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到如今朝气蓬勃的年轻人,队员的面孔虽在变,但“扎根基层、服务人民”的初心从未改变。他们迎风踏雪、跋山涉水,行程数十万公里,演出逾九千场,足迹遍布城乡、牧场、军营、兵团。他们是新疆保留原名与传统的“红色文艺轻骑兵”,是基层文化繁荣的中坚力量。
一甲子初心未改,致敬温泉乌兰牧骑的辉煌岁月!愿这支“永不落幕的红色文艺轻骑兵”继续驰骋在祖国的边疆,让文艺的种子在基层大地生生不息!
文:张新燕
图: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图库
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出品
监审:田悦 编审:谢晓研 编辑:邹小梅 责编:邹小梅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